属于70、80后记忆的故事,你还记得多少?
岁月如歌:沉淀在火柴枪上的记忆!
2018年,对我来讲,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为父母在老家建了一栋徽派小别墅,配了空调,配了暖气,换上了全新的家具,只是想让父母的晚年过得舒适一些,冬天也再不用挨冻。
从清明节开始动工,干到中秋节的时候,房子已基本达到了入住的条件。
一个上午,母亲收拾堆在院子里的那些旧家具,桌子,椅子,木床等,我在旁边抽着烟,惬意地看着漂亮的新家。
忽然,母亲一扬手,啪的一声把一个东西扔到我的脚下,对我说:“你看看,这还是你小时候玩的东西, 一直都在这个旧桌子抽屉夹层里面藏着呢!“
我一看,喔,太稀罕了,我三十多年前玩的一把火柴枪!
俯身捡起,拿在手上,微笑着,饶有兴趣地摆弄起来。
三十多年的光阴,已让它锈成了一陀,还粘着一些脏兮兮的东西,铁条弯成的枪柄轻轻一握就变了形,铁锈撒了一地。
我把玩着,看着,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岁月。
八十年代,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每个男孩子都有一把这样的火柴枪,偷偷放在书包,带到学校,课间的时候,躲到学校前面的小树林里,比赛谁的枪可以把一根火柴打的更响一些。
不过,制作一把这样的火柴枪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相当费时费力,尤其对一个孩子来讲。
首先,找一根粗细适中的铁条,用钳子弯成一把枪的骨架;然后找来自行车不用的旧链条,拿锤子与钉子把上面的链条拆下来,串到做好的骨架上,最前面的两个链条,要用自行车辐条上的小螺帽串起来,这就是用来放火柴头的地方,再用铁条做一个撞针,配上扳击与像皮筋,一把火柴枪就算做好了。
在我们中间,火柴枪做得最好的就是马六。
马六兄弟六个,他是最小的,家里穷得在全村都排得上号。但是对马六本人来讲,他却是我们小伙伴之间最有钱的一位,他的手很巧,脑袋瓜也灵活。
有些小伙伴不会做火柴枪,想玩,就让他帮着做,三毛钱一把。
他还有最多的小人书,时常把小人书租给小伙伴看,看一次两分钱。
夏天的时候,他拿一个大瓶子,在班级里卖糖精水,一分钱嘬一口,就嘬插在瓶子里的那根细得像头发似的吸管,嘬得嘴疼。
而且马六还会做“豪华版“的火柴枪,要做豪华版,须得先找一枚弹壳,然后用小螺帽把弹壳与最前端的那个链条固定在一起。弹壳内可以装上火药,火药就来自捡的哑炮,可以打得震山响,当然危险性也大。
所以,通常我们玩的就是打打火柴,放根火柴,就能打得啪得一声,像个小鞭炮。
有一次,我与几个小伙伴在家附近玩火柴枪,玩了一会,感觉有点意兴阑珊了,这时看到一个小伙伴猫在一棵树后面拉屎,我悄悄走过去,在他后面放了一枪,原意是想吓他一下,哪知道打完一看,那根火柴竟然插在了他后脖颈那里,还流了一点血,我与小伙伴都吓坏了,拉屎的那位带着那根火柴,***也没擦,就哭着回家了,唉,小孩子不知道轻重!后来我还被母亲***地揍了一顿。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也拥有了一把豪华版的火柴枪,却因此惹了一个大祸,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深感愧疚。
那次是在马六家里,我们刚好捡来了一堆的哑炮,剥出了很多银色的火药,我们就一枪一枪地在那放,很兴奋。
后来,我刚在弹壳内装好火药,打了一枪,没响,撞针还卡在链条孔里了,怎么拉都拉不到。
我就请马六给我修一下,马六接过来,拉了几下那个撞针,也拉不动,他就使劝地拧,边拧边往外拔,正拧着,咣的一声,弹壳里的火药炸了!
几个人一下子吓懵了,好久没反应过来,我看到马六的小手指少了一截,流着血,一声尖叫,他也看到了,随即脸上变得一片苍白,豆大的汗珠流了下来,大声地哭起来,他家人闻声赶过来,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
晚上的时候,我母亲特地来到马六家里,负担了全部的医药费,还赔了他一笔营养费。
回到家,母亲又***打了我一顿,并没收了我的火柴枪。
从那之后,我就没有再玩火柴枪了。
没想到,时隔三十多年,我又看到了那把火柴枪。
我把玩着它,笑着,想着,岁月把它蚀成了一团铁锈,也把当初那个少不更事的小孩磨得失去了纯真,终日为生活四处奔波!
我是一个80后的,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的童年,虽说没有高档、精致的玩具,但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我就来说一下80后的记忆有哪些。
上学的时候,当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来到操场上,女同学有的跳皮筋,有的踢毽子,男同学有的滚铁环,有的斗鸡。说起斗鸡,可能有的都不知道,就是一只脚站在地上,另一只脚卷起来,用卷起来的那只脚去斗别人,倒地的就算输。
二:割猪草、打木桩
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养几头猪。放学了,约上几个小伙伴就一起去割猪草,每个人的背篓都割满的时候,就开始玩游戏打木桩,输了的就把猪草给别人,好几次我都输得光光的。
三:黑白电视机
以前一个队也没有几台电视机,要看就要到别人家去看,每次都是满满的一屋子人,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先放西游记,后来就是新白娘子***。
四:露天电影
每次要放电影的时候,广播就会提前通知,每家每户都会早早的吃完饭,准备好火把,备上自己的小板凳,去找最前面的位置,因为怕后面的位置看不见。每次看完都半夜了,点上火把准备回家,因为火把不是很亮,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现在想想真是有趣。
其实70、80后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全说了。我觉得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至少比现在的孩子要快乐得多。
呵,八十年代的回忆,谁家有台录音机,那是让人羡慕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偷偷的听邓丽君的歌曲,穿长长的喇叭裤,跳当时风靡一时的迪斯科,这在当时是非常时尚的。
那时候改革刚刚开始,海外的风吹来,让许多的年轻人***飞飏,心存向往……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相信,有点时代印记的人们都还记得这顺口溜,今天给花儿浇水,不禁又想起了我那童年挑水的岁月。
那时候的农村,没有“压水”井,更没有自来水,吃水、用水全靠人们挑着两个木桶,到当地的水井边去挑。而7岁的我,就开始了那"沉甸甸"的“挑水”生涯,每天都得到一里之外的水井边,将家里的大水缸挑得满满的。当然那也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因为那时在我眼里的父母,每天都早出晚归,心身总是疲惫不堪,而年幼的我却帮不上忙,就只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慰藉父母的心。
记得那时,我们家里挑水的木桶有大小不同的两种规格,大的木桶我挑不起,自然只能“劳驾”小木桶了。我挑水的地方虽不算远,可上坡下坡,转弯抹角,路不好走,且挑着空桶的时候,是下坡路,自然轻松自如,可挑满水的回家路,确是实打实的全上坡路,总让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刚开始挑水时,我经常是跌跌撞撞、踢脚绊手的,导致每次水挑到家时,每个木桶里只能剩下半桶子水,而且途中还要歇息一两次,多时甚至要歇四五次。
每次母亲看到我挑水,总是泪眼婆娑,心痛不已,好多次想阻拦我,不让我去"霸蛮"挑水,然而家里的大人都得忙着去挣“工分”,没时间挑水,我就不得不“勇敢”的担负起挑水的“重任”。
那时的井水,其实就是靠着井底的泉眼冒出水来,倘若同一时间挑水的人多了,还得静下心来依次而上。碰上干旱季节,泉眼冒水量少了,就得排队等待,有时挑一次水得等上好久。在等待的过程中,有时不耐烦了,挑水的人就喜欢相互扯皮,说什么你来迟了,凭什么要先挑水?有时,我等得失望了,就想挑着空桶回家,可缸里没水咋办?我只好一等再等,等轮到自己的时候。
那时的我爱玩、贪玩,有时看见“咕咕”直冒的泉水觉得好玩,常常就在泉眼处的水草地上泼水玩,玩累了才挑水回家。有时看见井底有小鱼在游动,就和小伙伴们设法抓鱼,结果当然是鱼没抓到,却将好好的一眼井水搅得混浊不堪,不但自己挑不了水,还害得别人也挑不了水,这后果可想而知,不得不忍痛"吃"下父母的一顿“笋子炒肉”(即被父母用竹条暴打一顿)。
后来,我慢慢的明白事理了,也就自觉的维护好井边的挑水秩序,若有人捣乱,就想办法制止,倘若不听劝告的话,“拿得下”的,就用自己的拳头将他“修理”一顿,碰上“奈不何”的,我当然就只能干瞪眼,因为别人的拳头比我硬......
再后来,我到外地上高中去了,读的是“寄宿”,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就这样,挑水的担子慢慢的从我的肩膀上“解脱”了......
而今,我们用的是自来水,再也不用肩挑手提了,这是时代的进步,这是人们的福份......
如今,在大部分地“挑水”已成了历史,留在了我们永恒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