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时候令人难忘的玩具,零食有哪些,求具体,越多越好?
80后的时代,生活逐渐富裕,物质开始丰富,相比70后,儿时的玩具再不是仅仅用泥巴捏轮船、小人模型,折纸飞机,叠烟盒块了,吃的东西品种也多了很多。
玩具:铁皮青蛙、鸡毛毽子、印章、铁环、陀螺、玩具枪、过年的烟花爆竹、弹弓、变形金刚、电子游戏机......简直不要太多!
零食:大大泡泡糖、大白兔奶糖、脆脆面、冰棍、娃娃雪糕、山楂片、老式爆米花、辣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花棒:用柳树枝截成一段段小棒,棒上面有不同的图案,几个女生天天放学席地一坐就玩的不亦说乎
2.橡皮筋;因为条件穷,基本上玩具都是自己做,像跳的橡皮筋都是比较奢侈的了。有时想想以前就算穷,但是好开心
3.过家家:从家里找些破铜烂铁,几个男生女生就玩起你当爸爸我当妈妈的角色。还有模有样的学做饭洗衣服攒钱
小时候比较穷没有什么玩具。会和小伙伴一起玩抓石子、弹弹珠、跳皮筋、跳房子、折飞机。看到有的小朋友家里有买,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各种小拼图。
属于90后的儿时记忆有哪些?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地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童年是一堆重叠的老照片,埋藏着着曾经懵懂无知的少女少年。
当风筝断了线,教室的纸飞机不能回转,羞涩的眼中鲜艳的脸、转瞬即逝,为追逐梦想再也看不见,已成断片。
童年留下的痕迹,就如墙上的涂鸦,被时间雕刻着,提醒着我们那些不可***、一去不返的美好时光。让我们随着绘本《童年》一起进入童年的记忆吧……!
1,放风筝,一元一个,带线圈的3元。我爸说:买的多拐(不好看),大给你糊一个出来!
2,冬季很冷,围着火炉烤红薯。蜂窝煤,不冒烟。那时的黑白电视一个村总共不过几台,一开电视跟开大戏一样,每家换着拿土豆、苞米、地瓜(红薯)……甜甜的,香喷喷!
3,爆米花。可以爆玉米、大米、黄豆等,价格不等,约么五毛钱上下,自备火柴。
4,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过去的老师认真到什么程度呢?,——没背完课文,中午留下不让吃饭,下午再不会背,下午放学继续留下背……,一周后,全班总有个别人成为反面教材。
5,跳皮筋。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呀二五六,二呀二五七,***二九三十一……,那高扬的小辫子,总让男孩们宠宠欲动。
未完说明,望有志者补充👏👏👏👏
每
日
3
分
钟
主动学习的自主力、
注意到细节的“***”能力、
向匠人精神学习的专注力。
说到这三种能力,就不得不提最强大脑的水哥王昱珩了。
520杯同质无色的水中,他找到特定的那一杯、肉眼能看到芝麻上的“笑脸”......仔细想想他的许多“超能力”,就是超人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水哥说,他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前几天看新闻,一位家长给他7岁的儿子看马云的励志演讲,不许他看动画片,现在,我女儿还陪我看动画片呢。”水哥说,“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过应该有的生活,你让他现在看马云的演讲,孩子看不懂,也得不到什么知识。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慢慢来反而快。”
想想我们的童年都是在玩什么?捡一堆不认识的花花草草、石头贝壳回家,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宝贝都被当作杂物和垃圾扔掉了。
这是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把这些东西当作正儿八经的收藏品来进行一[_a***_]的整理、分类和收纳、对自然的好奇心也大多止步于外界所定义的“过家家”。
这些七零八碎的东西该放在哪里呢?
其实,盒子、柜子、书架都可以用来收纳这些自然界的“宝贝”,后来人们把专门用来装自然收集物的柜子称之为好奇心橱柜。(跟厨房没有半毛钱关系)
好奇心橱柜
小如雪茄盒,大到一栋房子。实际上,有的建筑就起源于一些橱柜,这成为了博物馆的基础。
小到雪茄盒、抽屉盒
大到整面墙,一栋房子
收集没见过的植物***、动物园地上捡到的雉鸡羽毛、猫掉的毛搓成的球、四叶的车轴草、心形的贝壳,甚至化石、矿石......
重点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并应该有个可以容纳好奇心的空间。他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任何东西放进去。这是可以持续一辈子的“工程”,当孩子们再次打开这个好奇心盒子时,可以向任何人分享属于他自己的博物学知识。
亲近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带孩子走马观花,不管是你还是孩子,或许可以从大自然里学到更多。如果希望通过收集自然宝藏,来获取博物学知识,提升孩子的观察力,那么有一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这是一本自然爱好者的博物学指南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
《博物》杂志编辑团队
最强大脑“水哥”王昱珩
联袂推荐!
《我的好奇心橱柜》
说说你的童年都在玩些什么?
图书君是钓小龙虾
90后,我来***了
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会跳大绳、滚弹珠,还是那个用石头捡子,五颗那种。
看电视最喜欢《西游记》,太得劲了,每次看到猴哥就兴奋哈哈哈哈。还有《欢天喜地七仙女》、《春光灿烂猪八戒》、《天仙配》都是我们的最爱。电视机前的我们守着《喜羊羊与灰太狼》、《虹猫蓝兔七侠传》、《犬夜叉》,错过一分钟都会惴惴不安,感觉错失一个亿。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也没有铺天盖地的作业,应接不暇的补习班。我们时间很慢,车马不快,童年很充实,我们很快乐。
感谢邀请!
对于90后而言,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下面通过一组图片,一起来回忆过往。(最后一张图估计会引起共鸣)
1.魔鬼糖,吃了舌头会变颜色。
2.西瓜泡泡糖,但是吹不起泡泡。
3.小浣熊干脆面,卡片才更有吸引力。
6.口哨糖,但经常吹出口水
7.汾皇雪梅,咬破核,可以吃果仁
8.香烟糖,小男孩在学校叼着会被老师叫走
9.麦丽素,电视剧中的毒药
10.辣条界的佼佼者,好想还有唐僧肉
11.最最最出名的一种食品,麻辣条,一毛钱一片!
关于儿时的回忆,你还记得多少?欢迎补充!更多精彩图文,请关注头条号——趣图文!
90后现在都多大了?
90年的27岁了,而99年的也已经18了。儿时那些回忆,从来不知珍贵,蓦然回首才发现,好多回忆,真的只能在回忆里才能看见了。
1、“打面包”
我们那里把这种用纸叠成的,四四方方的玩具叫作“面包”。谁把对方的“面包”打翻了个面,谁就赢了,输者的那个“面包”归胜者。小一点的时候,都是偷偷撕上一年的课本叠的“面包”。
后来长大一点以后,开始撕家里的纸箱子,叠出来的“面包”又厚又大。记得小时候五年级的有个大孩子家里新买了彩色电视机,他用电视机的箱子叠了个“巨无霸”,我们班听说了一堆人跑过去看。
其实除了这个还有用纸叠的“三角”,有用软烟盒叠的“三角”,硬烟盒叠的“喷喷卡”等等等等
2、弹珠,我们那里叫“溜溜”。
玩法可多了,最普通的是玩“进窑的”。小时候都是泥土路,随便在某个地方用砸个“窑”,进“窑”便能“***”。
这个还能摆阵,一个摆阵的,一群人去闯。打中中心的能收走所有的弹珠,或者接手这个“阵”。什么“三星阵”、“五星阵”、“七星阵”,记得高年级的大孩子还会摆什么“八卦阵”。一直想着等我长大一点了就去问他们学,可睡了一觉以后就给忘了。
3、“斗子”
小时候我们那里没有岩石,所以大家的“子”都是用碗底砸出来的。
记得那时候满村子的捡人家打碎的碗,回来后砸成合适的大小。不像皮筋大多数是女生,“面包、三角”大都是男生,玩“斗子”的男生女生都有,所以这个也就成了少有的我们和女生玩的理由。
印象中有“八子”、难度大一些的“花子”、难度堪称变态的“刻子”。简单的有“三子”和“五子”。还有一种叫“十六子”的,至今不会玩。
4、陀螺,我们那里叫“呆咯”(应该不是这两个字,但读音是这样的)
这个简直了,自己找木头,找钢珠。用两毛钱一把的小刀一点一点的削(把一头削尖),最后把钢珠砸进去。小时候不止一次因为钢珠太大,一下子把削了好几天的“呆咯”,撑成两半。
也有卖的,多少钱不记得了,不过我们一般都不买,根本没有我们自己做的好。
做好以后要在上面加钢圈,我们那里都是从坏了了的轴承上拆的铁圈子,这样刚好钢珠也有了。我有一次是偷偷拆的家里的手电筒,用光罩代替钢圈,这种是我认为最好看的。
当然也是家里打的最疼的。
5、手扶拖拉机
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坐着手扶拖拉机去地里,敞篷、越野,关键的是,还不晕车。
这个启动是要手动摇响发动机的,家长一直告诉说这个一不小心就会把牙打掉,所以,我一次都没能摇响。
对了,这个方向是用脚控制的,只有三个轮子。后来长大点以后村子里的“手扶拖拉机”慢慢的都变成“四轮”了,有方向盘的那种。
6、动画片
小时候的男神“猴哥”
每周必看的龙珠和数码宝贝
四驱兄弟,我还记得小豪的“战斗冲锋龙卷风”
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是叫什么“五十二集大型动画片……”
哪吒***
等等等等
还记得当年数着星星说长大了以后要怎样怎样的自己,转眼间,原来,已经有那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无忧无虑年岁里的记忆,无比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