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小时候怎样玩陀螺?
那个时候玩陀螺的方式很天然,他们通常会自己选一根质地好的大木头,然后随身带把小刀,每天削,每天削,削个十几天就可以玩了。
他们也会在陀螺尖部剖钻孔,把旧自行车的滚珠钉上去。玩的时候,他们会找个木棍子和麻蝇,把粽叶撕成一条一条的,直接就可以用来甩陀螺,这样比现在甩陀螺的绳子方便多了,而且还经用。
陀螺的又名?
陀螺,又叫“打陀螺”、“打老牛”,是青少年较为熟悉的玩具,也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如今这项古老的运动已经风靡世界,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
别看市面上各国版本的木制、钢铁、塑料陀螺风行一时,其实中国才是陀螺运动的发源地。陀螺在我国可追溯到约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灰土风岭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文物,其中就有陶制的小陀螺,因此陀螺又有“中国最早的***项目”之称。
我国有关陀螺的最早记载在宋朝,有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叫“千千”,“千千”是一个长约3公分的的针形物体,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拧着旋转,看谁转的久,是当时深宫中的妃嫔宫女打发时间的游戏;而“陀螺”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明代刘侗、于奕正《帝经物略·二春场》记载了一首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由此可见,明朝时期陀螺已经作为名词出现,而当时的陀螺也已经成为了民间儿童的普遍玩具。
时至今日,陀螺依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它集休闲、***、运动于一身,看似在玩,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健身了。每一鞭子抽下去,浑身上下都得到了运动,想让陀螺转得又快又稳,需要有强健的身体,还需要有高超的技巧。
陀螺形状各异、玩法多样,深受彝、壮、佤、瑶、傣、黎、畲、白、基诺、拉祜等少数民族的喜爱,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福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广泛流传。1995年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打陀螺被列为比赛项目,自此陀螺逐步由民族民间游戏登上了中国民族体育竞技的大舞台,200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更名为陀螺。
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gá)”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贵州等地方言称为géluō。河南濮阳地区叫delou,焦作一带方言称为皮老尖。北京地区叫“焊尖”,一是因为尖部有金属焊点,二是因为北京百姓希望孩子从小就明白,“汉奸”是要被所有人鞭挞的。
学名就叫玩具陀螺,简称陀螺。
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工具,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成为bo。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
儿时陀螺的记忆文案?
陀螺给童年的我带来很多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我们的童年,正处在一个物质缺乏的时代,不像现在的孩子,有很多的玩具,那个时候制作工艺简单,造型普通的陀螺。就可以让我们玩上大半天,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
小朋友之间玩儿陀螺的时候常常会进行比赛,比一比谁打的多,谁打的少,得胜的方往往就会产生更大的骄傲和自豪。玩陀螺不仅可以给我们孩子们之间带来友谊,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还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带来很多的满足感。
陀螺一文讲了我小时候哪三件事?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陀螺了。每当放学后,我总会和朋友们一起拿出自己精心挑选的陀螺,然后在操场上比赛技术。我特别喜欢制造自己的陀螺,我会找一块光滑的木头,用尺子和刨子将它雕刻成一个细长的圆锥形,并且在顶端尖尖的地方打一个小孔来装轴。除此之外,我还会在自己的陀螺上画上漂亮的图案,这样一来,我的陀螺就变得独一无二了。玩陀螺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更多的是一种创造和交流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