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怀旧农村文案?
人到中年就比较容易怀旧,怀旧小时候在农村时的美好时光,那时的草是那么绿,坐草地上拔一根芦苇做个哨子,拿柳条做个草帽就能玩上一天,那时的水那么清,村里小孩游泳都在河里学会的,那段岁月再也回不去了。
春天,父母在田地插秧,我们就在一旁捏泥人;
夏天,父母不让我们下水,我们便在田园里捣蝉;
秋天的我们最幸福的,家乡的柑橘好甜好甜,稻禾等着收割,凄凉感已消,繁荣满目是秋天给你的礼物;
冬天,南国不见雪花,我们都裹的严严实实的。这时,我们并不畏严寒,我们拿着几个篮子便望往田园走。
冰冷的河水把鱼和虾都冻浮了起来,田沟里鱼更是多得数不清,只要拿着篮子轻轻一舀,那些小东西便被捉获了!
80后的童年游戏文案?
1.美丽的童年
我儿时的玩具,现在还能想起来的,有会自己游泳的小人、会自己跳的青蛙、水枪、打子泡的手枪,最最酷的,我有一个长长的***。我曾经有一张那长长的玩具***的相片,可惜已经找不到了。
通过上劲,就可以自己蹦跶
橡皮筋的枪
我小时候生活在东北的农村,爸爸也会给我制作很多玩具,有用火车头捻下来的火药+自行车链条+铁丝做的火药枪,用玉米杆编制的***,还有村里的木匠叔叔给加工的长剑。
到了夏天,我们就去河里捉鱼,那时候的雨水特别充沛,河水也特别清澈;晚上吃过晚饭,我们就玩打定人,一种你追我赶,抓到就不许动的优秀;天黑了,就去捉萤火虫,白天捉知了。
村里的小河里捉鱼,类似于这个场景
到了冬天,我们堆雪人,和大人一起去山上捉兔子,白天去冰上溜冰、打冰猴,晚上用手电筒去照麻雀。东北的冬天,晚上麻雀都蹲在屋檐下,用手电筒的光一照,它就一动不动,就可以用手抓它了。哈哈,居然能回忆起这么多。
东北冬天的河,和这个很像
打冰猴
2.多彩的少年
开始上小学了,我们身边可以玩的游戏又多了,弹玻璃球,扇pia ji(东北话),丢沙包,跳皮筋,丢手绢,还有一种套圈的手柄游戏机。那个时候,大大泡泡糖可流行了,而且通过吃大大泡泡糖,可以积攒可以换游戏机的卡片,我还清晰记得,我吃了好多打打泡泡糖,积攒够了卡片并邮寄到广州的一个公司,然后开始天天期盼游戏机的回归。现在想想好傻,那个年代,电话都没几部,看了这个海报就相信了,最后我也没拿到游戏机。这里我要呼吁一下,大大泡泡糖公司我恨你们,骗小孩。哈哈。
套圈的游戏机,最后还是自己花钱买的
扇pia ji,说实话普通话不知道叫啥
老鹰捉小鸡
军旗,一种翻的游戏
丢手绢
九零后小时候吃的零食有哪些?70后、80后和90后怀旧零食有哪些?
那就多了去了,怎么跟你说呢?我是个90后,老爸老妈那一代的零食,没我们现在的多,我就说说90后小时后吃过的零食吧。
我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吃那个辣条,觉得很好吃,但是我妈总是觉得不干净什么的,怕我拉肚子,总是不给我多吃。
还有一种小泡面,就是可以直接吃的,我很喜欢!!就是感觉干吃泡面的感觉,不过又比泡面好吃。但是我妈觉得这个东西太热气了,不给我多吃。
唯一剩下的最爱就是鱿鱼丝了,这个我妈都没说什么,因为我妈也爱吃!!以前吃的鱿鱼丝跟现在比,真是差很多啊,以前的工艺不成熟,感觉现在的鱿鱼丝比以前的好吃多了,而且还有多种口味。
这个鱿鱼丝,我到现在都还很喜欢吃,平时都会买一些小谷熊鱿鱼丝来备着,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吃了。
目测这是一道夺命题,又到了一年N度暴露年龄的时刻了。自诩小仙女的壹周君,还是先从90后零食说起。
适时地刮一阵怀旧风,可以帮助我们铭记生活的甜。过去的小卖铺里,一进门必然会摆着泡泡糖,像是比巴卜、大大都是那里的常客。还记得大大卷吗?小时候手里捧一个大大卷,在小伙伴面前都能多牛气三分。
学校周边的小卖铺里,还有一种类型的食物异常火爆,那就是干脆面,小浣熊、小当家都是当时的人气王。小的时候认为早餐能吃一袋小当家和一包辣条,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说到了辣条,那也妥妥的是90后的“续命宝贝”,就像大人抽烟会上瘾一样,小孩子三日不吃辣条,总觉得生命里留下了遗憾。过去的辣条也是五花八门,那翻新速度堪比新闻联播。
时间继续往前推,对于80后甚至是70后来说,提起大白兔应该满满都是回忆吧。其实大白兔的前身是出自于上海的爱皮西糖果厂,大约已经是1943年的事情了,所以说它是占据着80后一整个童年的零食一点都不为过。
80年代起,因为改革开放的浪潮,浸染着西方工业气息的膨化食品出现在了当时人们的视线中,尤其是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食品流传甚广,深受小朋友的欢迎。比如经典的奇多,不过相比起可以吃的奇多粟米条,奇多圈才是更受欢迎的那一个,相信有不少人都收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