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羊油、洋柿子和洋火?何不忆当年?
记得呢。
一、洋油就是指煤油、汽油。过去没有电灯的时候,人们晚上照明主要是豆油灯和煤油灯。煤油灯主要有马灯、台灯、汽灯。马灯有装油的底座,中间是玻璃罩子,上部有铁丝提手,马灯可以提着去户外,也可以挂在墙上。看民国的电视剧,有很多镜头都有提着马灯干活或者走夜路,因为有灯罩,风吹不灭;还有台灯,也有玻璃灯罩,有条件的家里,晚上点台灯,比豆油灯亮度高,玻璃罩子可以擦洗,油烟比豆油灯小;还有汽灯,开会的时候,在屋子中间挂一个汽灯,亮度很高。过去的戏台上点汽灯,亮的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做饭有煤油炉子,炒菜、煮饭都可以。
二、洋柿子就是西红柿,现在有些老人也把西红柿叫洋柿子,现在的西红柿不同往日,已经更新换代衍生了很多品种。
三、洋火就是火柴。现在火柴都很少了。过去西安还有一个火柴厂,装火柴要用盒子,给火柴厂糊盒子,还能挣一点钱,有些家庭依靠糊火柴盒子养活一家人。
还有洋碱(肥皂)、洋蜡、洋枪洋炮。这些东西都是外来品。这些名词已经成了历史。
随着国家强大,科技发展,这些东西我们都能生产制造。有些小玩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解放前工业非常落后,许多日用品都只能依赖进口,所以洋货众多;如有些售卖日用品的店家,直接称为“五洋”商店。
老一辈人口语中,一般工业品几乎都带个洋字。如,日用品,洋火、洋油、洋媒头、洋烟、洋油盏、洋油灯、洋腊烛、洋钉、洋灰、洋布、洋袜、洋衫、洋纱、洋线、洋机、洋瓷碗、洋镜......
其它,洋砖、洋瓦、洋房、洋喇叭、洋铜鼓、洋枪、洋炮、洋车、洋龙船......
还有,洋学堂、洋行、洋埸......
植物,洋芋艿、洋生姜、洋柿子、......动物,洋鸡、洋狗、洋猪、......人,洋人、东洋人、洋鬼子、***洋鬼子、......如果有人比较时髦,称洋气;比较虚荣,称洋盘、比较拎不清,称洋冲头、......
这些,都是时代的痕迹。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正是洋货充斥国内市场的时侯。虽然在遥远的农村,也到处是”洋”字充斥。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洋油,洋火,洋布,还有洋花(棉花),洋蜡(蜡烛),洋柿子(西红柿),洋釘,洋铁筒,洋烟(纸烟),洋枪洋炮,洋车洋灯…。带洋字的还有很多很多。惟几不带洋字的品种也不是国货,只是因为我们传统上没有,不能对比。如飞机,火车,汽车,照象机等。一个县城沒有一个象样的工厂,只有几个棉花和铁匠作坊。一个普通城市才有有限的几个纺织,面粉,机器修理厂。广大农村还只能石碾石磨自己磨面,人畜力提水。
几十年过去了,***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喚起了多少中国人的***。从自力更生到改革开放,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现在中国制造已经到到达世界的各地,无处不在。我们为祖国的伟大成就而自豪,继续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今记得洋油,洋火的人不在少数至今有部份六十岁以上的人叫自行车还叫洋车。洋东西太多,在过去本国落后尽口货物正常,现在我不也在出口吗?洋柿子,洋布,洋烟,洋枪洋炮,洋灰等这并奇怪,谁先进,钱就流向谁的袋子。
谢谢邀请。
当然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洋”字打头的不少,洋火、洋油、洋布……诸如此类。因为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很多东西靠进口,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面,不是有地富反坏们叫嚣我们新中国闭关自守吗?不是说经济崩溃吗?闭关自守哪来的“洋货”?经济崩溃又哪里的外汇?
好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东西我们自己可以生产了,才甩掉了“洋”字。我们今天的生活,完全是建立在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干快上的基础上,诋毁和污蔑那个伟大时代,人民群众是不答应的。人民群众是不好惹的,惹急了,那是不好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