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为何要一意孤行拒谏南巡?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思考。
乾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区。 乾隆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乾隆皇帝为什么一意孤行拒谏南巡呢?在家带着不好吗,舒舒服服的,难道吃饱了撑的吗?
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乾隆皇帝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南巡过。乾隆皇帝心想我祖父都能去南巡,我为什么不能,不能让别人看低我,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所以就下令南巡,不顾劝谏。
二,江浙人文茂盛,是中国文化最发达地区,才子学者之多,数倍数十倍于其他省份。仅以关系到政局和学术文化界的科举而言,从顺治三年到乾隆六十年的150年里,共举行了61科,其中,江浙两省出了51位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87%;出了38 位榜眼,占榜眼总数62%;出了47位探花,占探花总数77%。再就大学士九卿督抚来看,江浙两省出了很多大学士和尚书总督巡抚,像状元出身的吕宫、徐元文、于敏中等都任至大学士。所以为了考察人才,为了自己朝政,就下令南巡。
三,另一方面,江苏、浙江又是明末遗民活动的中心,反清思想和反清言行一直不断,发生了多起文字狱。没有江苏、浙江这两个省巨大的财政收入和绅衿支持,清朝的统治是很难巩固的。牢固控制住江浙,充分利用江浙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来发展其“盛世”,
四,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去的。毕竟每天都在朝庭,披阅奏章,无聊至极,想出去散散心。其实古代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每天都很累的,而且没有太多***活动。
所以小编总结乾隆皇帝一意孤行拒谏南巡主要为了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士绅、培植士族、阅兵祭陵。
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关注纵横天下历史,带你领略不同的历史。
一 玩。 乾隆时期处于康乾盛世中后期。自称 十全老人,自认 文治武功,自感 四海升平。当时江南富庶,远非北京苦寒之地,自然希望畅游四海,陶冶情操。。。。同时彰显皇威,震慑四海,青史留名。盛世之惑于民。
二看。 江南满清之财政命脉,税收几近于此,如此要害之地,乾隆自不能小视,同时满清建国以来,***才俊多出于此,文人雅士众多,读书人多乱民,江南多文字案。乾隆南行,亲视经济发展同时广布皇威严,震慑于民,维护统治。
三察。 满清异族统治,对于***和其他族群一直存戒。封关禁海是其国策,江南是禁海重地,固要亲自视察,以防微杜渐。中国近代灾难,极大程度因为满清异族统治的天然缺陷导致闭关锁国,中华百年混沌。
综上,乾隆皇帝远没有他自认为的英明神武,只是历史大规律使然。可乾隆皇帝赶上中华盛世尾声,又高寿,能尽母亲孝道,能享富贵荣华,是中华历史上少有的赢家和***儿。虽然满清天然缺陷,但是各代皇帝相对勤勉,故破胡不过百年之宿命,却引中华百年之殇。。。。。。。天佑我中华!
乾隆帝33年间六次南巡,究竟目的何在呢?
为了探望生身父母
乾隆帝六次南巡,前四次均亲临海宁陈阁老陈世倌家中,还曾详细询问其家史,并在陈家的安澜园一住就是数日。
《清实录》记载:乾隆皇帝弘历的父亲是雍正帝胤禛,母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然而,民间野史、评述、传说,尽皆讲述乾隆帝并非雍正帝的亲儿子,而是***之子。相传,这个人就是浙江海宁盐官人,陈阁老陈世倌。当初,陈阁老在康熙年间任内阁学士之时,与雍亲王一家多有来往。1711年9月25日,雍亲王福晋钮祜禄氏、陈阁老夫人徐潮生尽皆生下一个婴儿。当日,雍亲王让陈阁老将他家刚生的孩子抱进王府看看,谁知抱去的是男婴,送回来的却变成了女婴。在朝中混迹多年的陈阁老,自然明白中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岂敢声张。而那个男婴,便是后来的乾隆帝弘历。弘历即位后,应该也知道了一些真相,因此便有了以六下江南为名,行探亲之实的举动。
另据史料记载:雍正四年,陈世倌江南水利治理有误,被免去官职。然而,当乾隆刚一即位,便启用陈世倌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迁为工部尚书,第六年又授为文渊阁大学士,后又加太子太傅等。
同时,在乾隆第三次南巡的前一年,陈世倌(生父)病故;在他第四次南巡的时候,徐潮生(生母)已经病故。因此,在第五次、第六次南巡中,他再也没有去过陈家了。
由此推断,乾隆六次南巡,极有可能是为了探望生身父母。
为了巡视河工海防,保护沿海百姓安全
乾隆帝在位期间,对于河工海防建设极其重视。因此,他六次南巡的主要一个任务,便是巡视河工海防。针对江苏、安徽、徐州等府50余州县水灾频发,受灾百姓达800万人的实际,他在御制《万寿重宁寺碑记》和《南巡记》中写道:“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六巡江浙,计民生之最要,莫如河工海防”,“临幸江浙,原因厪念河工海塘,亲临阅视”。
期间,共建四项大工程,即:第一项,加固高堰大堤工程,防止了盐城、扬州、通州、泰州、淮安等富庶地区免遭水患;第二项,陶庄引河工程,有效防止了黄河水患倒灌清口的顽疾;第三项,浙江老盐仓鱼鳞石塘工程;第四项,范公塘土塘工程。以上四项河工海防大工程的修建,对于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
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河工兴修规模之大,投入财力物力人力之巨,用时之久,惟有乾隆帝做到了。
减免税赋,为百姓减压
谕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苏积欠赋银228万两、安徽积欠 30万余两,及浙江应征银30万两。
谕免苏、浙、皖三省二十一年以前积欠钱粮,又免浙江漕银20余万两。
谕免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三省积欠钱粮,又免浙江漕银等项27万余两。
谕免江苏、安徽钱粮143万余两及浙江13万余两。
谕免江苏、安徽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欠银130余万两。
谕免江苏、安徽欠银130余万两。
六次南巡,累计减免地方税赋超过1000万两百银。
游山玩水、劳民伤财
据史料记录,乾隆帝每次南巡的时间长达四、五个月之久,随驾军吏约为3000人,调用良马达6000多匹,大型船只四、五百艘,民工数千人,耗费上百万两银钱,占国家年税收总额的2%以上。其“艳羡江南,乘兴南游”的享乐思想,骄奢靡费的铺张心性,实在不敢恭维。就算他在晚年有所醒悟,但实事已经造成,因此成为备受世人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