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出现了无节制的看电视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长时间看电视会使眼部肌肉随时处于紧张的状态,会导致用眼过度,造成眼睛疲劳。其实,当我们在感到眼睛疲劳的时候,实质上眼部的肌肉已经过劳了。一般连续看4小时以上的电视,视力就会暂时减退,有时候甚至减退的程度高达30%以上。这样的视力损伤则是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的。但是如果长期持续的看电视,眼睛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那么这种视力的损伤就会变成了永久的、不可逆的了。这是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看电视成瘾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 沉迷于电视中,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此外还有少部分的孩子沉迷于电视的角色、分不***实的和虚幻的,这也是家长担心的原因。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电视?
不可否认的是,电视节目确实吸引人,不仅仅是节目内容, 还有丰富多彩的画面呈现都是很吸引眼球的。在这点上,就是大人也难免被吸引,更何况 定力不足的孩子。
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目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整个家里就一个孩子,除了大人, 没有小孩陪他玩,而大人和孩子在玩的方面根本不是处在一 个层面上的,根本就玩不到一起。很多时候,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有时候即便在家也是在忙自己的 事情,从而忽略了陪伴孩子、 与孩子一起游戏。而祖父母往往跟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当孩子刚刚玩得起兴时,爷爷奶奶却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了。 此外,出于安全的考虑,大人们还会关紧铁门,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生怕孩子走丢了。因此孩子玩伴少、生活方 式枯燥乏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一些父母白天累了一天了,回到家便动也不想动,只想舒舒服服的窝在沙发里看电 视。那孩子自然是有样学样了。
怎么改变孩子这个不良习性?
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个 家庭父母本身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本身成天看电视,即便不在同一个房间内,也很难让孩子不效仿。另外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一定要被限制,如果孩子还没有到一周岁的话,就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如果到了一周岁但是还没到三岁的话,每天不要超过二十分钟。三周岁到六周岁的话就看半个小时左右。还有,最好把看电视的时间拆分一下,不要让孩子一直盯着电视。
因此,全家人要做个规划,固定看电视的时间和节目,让孩子明白他可以在什么时候看什么节目,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当然最好是父母陪伴孩子有选择的一起看,一起讨论电视内容,适时的引导孩子去理解电视内容,潜移默化的植入价值观。这样不仅增强了亲子间的互动,对孩子也有教育意义。
其次,增加孩子的兴趣爱好、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需要父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和精力去 陪伴孩子、花心思去安排孩子的活动。让孩子多接触其他活动游戏、锻炼、看书、走亲访友、***日旅游等等。当孩子感受到了有比看电视更有趣的事情时,自然会逐渐将时间和精力放到了这些活动中去,从而逐渐摆脱对电视的依赖。你看一般在游乐场玩的孩子多数都是玩了不想走的,很少看到有吵着闹着回家看电视的。
第三、商榷***
如果***制定好了,可是孩子不听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增补些规则和***,比方说,如果前一天孩子没有按照原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关掉电视的话,就剥夺他第二天一整天的看电视的时间,而且,要按照规则严格执行,这样的话,孩子就会顾及到第二天而按时地关掉电视。
总而言之,对于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做到这几点:
首先,规定时间和内容。其次,制定规则,并严格遵守。此外,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陪伴孩子,不要在不能看电视的时间开着电视,尽量陪在孩子身边,和孩子度过温馨的时光。
当然,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家长有耐心和恒心。不断去发现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并努力去培养和发展他的兴趣爱好,慢慢的分散小朋友对于电视的注意力和精力,同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样电视的吸引力会 逐渐下降的。
有研究表明,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是非常接近的。
孩子坐在电视机前,大脑完全被动地接收画面、声音的***,一是影响对孩子的眼睛视力发育,二是电视快速变化的画面、声音,会破坏儿童的注意力。
长期看电视,容易让孩子形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的习惯,将来上学,面对需要主动思考、深入其中的书本学习,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著名作家李敖曾经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那么,如何节制孩子看电视呢?
一、父母以身作则,不看电视、不玩手机
美国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如果父母整天看电视、玩手机,孩子肯定做不到不看、不玩。
一个家庭父母本身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要想孩子不沉迷电视,父母就要先做到放下遥控器、放下手机。
很多孩子是怎么喜欢上看电视的呢?通常一开始是家长主动给孩子看的。家长带孩子时间长,实在累了,没有耐心陪孩子了,就打开电视给孩子看。这样孩子就安静不闹了。
这种图省事的教养方式,让父母休息了一时,却可能面对孩子沉迷看电视这样的恶果。
著名作家池莉曾说:"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
孩子的教育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陪伴和养育。在和父母的交流互动中,孩子学习语言表达,学习与人相处,学习处理问题……
很多父母不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精力,就期望孩子成长为理想的模样,这不过是痴人说梦。
二、做其他更有趣的事情,代替看电视
孩子很多时候爱看电视,是因为没有事情可做,如果有更有趣的、孩子更喜欢的事情,他自然就不看电视了。
对3、4岁以下,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最好的方式莫不过于家长陪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像我的女儿毛豆,特别喜欢玩躲猫猫,只要我一说,"谁要玩躲猫猫",她立马跳着举手,"毛豆玩,毛豆玩!"小孩子躲猫猫,每次都是那两三个地方,但来来***玩了几个月,她还是乐此不疲,一被找到,就开心得哈哈大笑。
她还很喜欢趴在爸爸背上骑大马,小手紧紧搂着爸爸的脖子,不停地说"驾驾!"偶尔,她爸爸故意颠簸一下,她又紧张又兴奋,小小的身子立马紧紧贴在爸爸身上。
很多父母觉得小孩子的游戏很无聊,自己不愿意、也不会陪孩子玩。其实,有些专门的孩子游戏类书籍是很不错的。像《0-4岁幼儿认知小百科》这套书,里面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帮助孩子认识身边的世界。
对年龄大些,4、5岁以上的孩子,运动是一种不错的亲子共处方式。
我的一个同事酷爱打羽毛球,他儿子小的时候,就经常被带着看爸爸打球,久而久之,孩子对羽毛球产生的浓厚的兴趣。现在8岁的他,也是学校小有名气的羽毛球能手。
周末经常父子俩一块去打球,边打球边聊天,即锻炼了身体,又沟通孩子在学校的最近动态,拉近父子关系。
健康的身体是孩子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等一切的基础。
众所周知,很多国外学校对孩子的成绩其实没有很在意,但对孩子的运动能力十分看重。具备优秀的运动能力的人,一般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抗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做了丰富的研究,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个有良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孩子,他对新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阅读带来丰富的语言和知识背景,让他能更快地对新知识、新事物融会贯通。
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努力就会有不错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促使孩子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相反阅读少的孩子,语言和知识背景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挫折感越强,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了。
孩子的阅读能力,需要父母从小开始培养。
二岁之前主要是父母给他读绘本,稍大些读诗词,读故事。等上学识字,孩子可以自己读故事、读童话;再大可以读长篇小说、人物传记、历史书籍等。
书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跌宕起伏的故事,给孩子心灵的滋养,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