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柴没发明之前,除了钻木取火,人们日常还有什么其它方法取火呢?
在火柴没有发明之前,除了钻木取火之外,最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自然火,例如雷电批到树木上引发的大货,天气干燥气温升高引发的大火,
之后人们发现使用自然火很不方便,取火也比较困难,之后又***用保存火种的方法取火,例如保存树木未充分燃烧后形成的碳火,
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又发明了用打火石取火等等。
谢邀!
除了钻木取火以外,取火方式大概分为三种,利用火石取火,利用摩擦原理取火,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取火,中国发明“火柴”早英国1000年,所以本文也介绍一下北宋的“火柴”,最后咱们展望一下未来的取火技术创新。
除钻木取火以外,最方便和携带的利用火石取火
- 击石取火(最早的取火方法,石器时代):燧石和铁器击打会产生火花,从山上或河里找到的马牙石、玛瑙之类的石块,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质地坚硬,砸破有锋面的石头。利用火花点燃树叶等易燃品。
传说火神祝融发明了击石取火,还发明了火攻战法。相比钻木取火更容易,取火的条件没有钻木取火那么苛刻,不需要一直保存火种了。
最常见的古代取火方法之一,主要便于携带,当然应用在军事上有点耽误事,所以火折子就出现了。
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取火
冰镜取火(张华(232~300)在《博物志》):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
把一块冰削成扁圆形,两个侧面鼓成球面,将它举起来,使其一个侧面对着太阳。这样,阳光穿过冰块后汇聚成一点,在那里放些艾草一类干燥的易燃物,这些物品会被慢慢点燃。缺点:北方人民的智慧
随时取火、方便、快捷。缺点:磷的燃点低,极不安全,放在身边比较麻烦,其次黄磷还有毒,弄不好容易出事。
发烛(南北朝):需要借助火种或火刀火石中国古代发明了“发烛”它就是原始形态的火柴,比英国人发明火柴早1000年。削松木(或者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状)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涂硫磺于首,遇火即燃,用以发火。缺点:只用引火用。
还包括现代使用的手电筒、火药取火、自然界野火等。
利用摩擦原理取火(民间野外使用的方法)
- 藤条取火: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用东西将裂缝撑开,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引火物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地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引火物点燃。
此外,还有包括其它类似于原理的几种方式:刨子取火、双人钻木、易洛魁族式取火法、弓弦钻木法、等。
【结论】随着社会发展取火意义侧重军事方面应用,所以一般发展依据火石与铁器摩擦的方式不断完善,火折(摺)子这类东西发明也算过渡产品,为以后打火机燃料和火花融为一体做好基础。
【未来】电子打火以外,是否会发明创造模仿生物取火方式(比如电鳗的技能),武器的发展,激光光束和能量释放还会带来创新,永无止尽的发明,期待!
在火柴没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代是多种引火方式并存的。
我国古代和西方古代最常用的引火工具都差不多,是石燧引火与金燧引火这两种方式最常用。
火镰的取火方式是用一块钢片与燧石快速的摩擦,由此迸溅出来的火星,引燃事先准备好的火绒,就能生火。为便于击石取火,火镰必须用钢材制成,形状多为刀刃状,所以才叫做火镰,也称火刀、火钢。其实火镰取火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对燃媒的要求很高,还需要其他火媒。
燃媒主要是指火绒,一般隔年的火绒才好用。各地材料各有不同,嫩草叶、苇绒、麻杆芯、玉米杆芯等等,总之都是柔软、蓬松、易燃的植物纤维,并经过充分干燥的。不过,即使如此,点着之后也不是冒火,而是冒烟,这时再用别的火媒,比如纸媒,用它引出明火。在古代也有用软木条等粘上硫磺和硝石制成的火媒,比纸媒更好。元朝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在《辍耕录》中也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磺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烛也”,大概就是这样。这种火媒也被称作“触灯”,因必须先使火绒把它引燃,再用它去点灯(接触灯),因此得名。
——正因为火镰取火其实比较麻烦,因此,古代是多种引火方式并存的。
除石燧引火外,还有金燧引火方式,也就是聚光取火。《考工记》记载了用青铜做凹面镜,用凹面向太阳聚光取火的方法:“阳燧以铜为之,向日则生火”,使用的工具叫火镜,这方法又称阳燧、夫燧,缺点是在阴天和夜晚无法引火。不过若是在阳光充足的时候,金燧引火方式比石燧引火更好用,因为对燃媒的要求不特别高,而且经常可以无需其他火媒。
还有很多人都听说过的取火工具,火折子。火折子是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竹筒里,然后点燃,盖住盖子,但是盖子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风的。这样不见明火,但能留下一点火种,能保持长时间不熄。到需要用时,把盖子拔掉,对着火种轻轻吹气,就能使它燃出明火。由于引火前需要将纸折好,故被称为火折子或火褶子。
还有与火折子类似的工具,多为军队携带——火筒、火钎。这种方式出现在元末,保存火种的材料不是纸卷而是煤,相当量的煤装入金属筒中,保存火种时间更久,不易熄灭,且容易分给其他人。你也可以理解为,古代军队带上了一个压好的炉子。火钎是插在火筒内的,虽然不带明火但温度极高,接触到燃媒,就可以令燃媒烧起来。这种方法对燃媒的要求也不算太高,因而得到军队的广泛喜爱。
之后就是打火机了。据说,打火机的图纸最早出现在公元1505年德国纽伦堡地区一个贵族的手卷之中。也有人认为,打火机装置可能是出自达·芬奇在1500年-1519年之间的设计。
另外,还有专门用药物来引火的,比如磷粉。由于磷燃点很低,在常温下就很容易燃烧,古人也用这要的药粉当作引火之用。只是由于成本太高,故而一般都是用在战争中,用来焚烧敌军的设施的。
钻木取火,更多的是一种想像,传说,现实生活中,难度极高,古人不太可能普遍用这个方式取火,否则火没升起来之前就累死饿死了。
最早最普遍的取火方式,其实来自于大自然,雷电引燃森林的大火及其余烬,也就是天火。然后在一个固定场所比如山洞保存火种。在很多考古发现里,都有发现古人这种存火的遗迹。
火镰是人类比较普遍例用的一种工具,即铁与火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但在没有学会提炼铁之前,用的比较多的是石头与石头(一种特殊的石头)撞击产生的火花引燃。
其后几千年,这就是主流的取火方式,直到火柴和打火机(其实和火镰差不多)的发明。
至于说古人用镜子聚光取火,这个并不普及使用。一是镜子发明之后,并非普遍应用之物,二是知道可以用镜子聚光取火的人不多。和钻木取火一样,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常低。
长期保留火种是古代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
看到题目是火柴没有发明以前,除了钻木取火,人们还用什么方法取火,我想题主说的火柴应该是指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而生产出来的安全火柴吧,因为在安全火柴出来之前,其实是有类似的取火方式的,我们简单说说。
根据记载,火柴在中国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由一个宫女所发明,她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火刀火石所产生的火星,引燃木棒,得到明火,这应该是最早使用火柴的记录,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大街小巷里,已经有小贩在售卖火柴了,这个有记录,陶宗仪的《辍耕录》是这样描绘的“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磺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烛也”。 这可以看作是火柴的前身,在汉以前,人们取火通常用几种工具,第一阳燧,第二木燧,在配上加了硝水的火绒,当摩擦的火星掉到火绒上就取得了明火。古人取火远没有我们今天想的那么困难,我们在***剧里可以看到,古人还用一种东西取火,“火折子”,制作工艺也不太复杂,就是用一些易燃的东西比如棉花,芦苇,浸泡晒干,加硝,硫磺等,折好点燃无明火放在竹筒里,用时拿出来一晃就燃,也很方便。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