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都去哪儿了?
书店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问得好!
书店越开越少,做为国家主体书店各地的”新华书店"也越来越不景气。靠出租门面养活职工的现象也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有这么几方面原因:
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方便性使人们对书店的光顾越来越远。过去人们只有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或查阅到的资料基本都能在互联网查到,简洁便宜。
二,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读书的习惯。现在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耒越强烈;例如买卖交易,购物支付,社会交流,了解时事,写作和读书。无论过去和现代的小说,还有网络***基本从手机上都能阅读到,既方便又实用。
三,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改变。目前我国的图书价格总体还是贵,很难让广大消费者接受!真有些望而却步。加上二,三线城市书店的售书往往品种少而发行不及时,门可罗雀是必然的。
四,网购书也直接影响实体书店的经营和存在。
虽然实体书店的存在面临种种困难,但广大读者对它还是有很殷切的需求。这就要求实体书店动脑筋想办法,打破陈规,从服务读者,为读者着想,加强与出版界的联系,进行紧跟时代步伐的改革。目前有的一线城市的实体书店从更加亲密广大读者出发,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如同图书馆连在一起,以读书交流,互相荐书,作家和读者互动耒促进实体和网上销售。还有开展收购,买卖旧书及杂志业务。同时,从书店装修,布置安排上更加亲民化。这些都能为实体书店的存在加分。
书店都去哪儿了?一是去了私人书店,因为私人书店做生意在各个方面的灵活性,尤其是价格上的灵活性,推销上的灵活性;书店去了网络购物上去了,当当网等,既便宜,又便利,快递送上门,谁还去国营书店?书店都去了私人自己的手机里或打印机里了。在手机里看了,觉得某章节好,打印下来,随时观阅。纸质书的大半江山被电子网络在线占有。
书店绝大部分都关门了。
记得九十年代初刚到出版社工作,出版社安排我到成都图书批发一条街……忠烈祠西街去为社里开一家图书批发门市部。那时的图书一条街生意之火爆,堪称成都一景。每天早上九点钟一开市,狭窄的小街上就人头蹿动,车水马龙,来批发图书的零售商,把批发门市挤得水泄不通。
我们是文艺类图书,在那个年代最受零售商亲睐。记得当时我们社最畅销的图书是钱钟书的长篇***《围城》,外国***《廊桥遗梦》,金庸、梁羽生的武侠***。
那时成都的书店、书摊、书报亭几乎占据了各个街头巷尾,而且生意兴旺。在那个年***图书的个体户都做发了。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网络,音像制品都是奢侈品,一般人消费不起,电视频道屈指可数,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图书、杂志、报纸来获得知识和信息,所以图书市场十分火爆,国营、私营书店林林种种铺满大街小巷。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已发展成为网络极度发达的国家,手机拥有量世界第一,***手里都拥有一部信息接收器,可以通过手机以最快的速度、最经济的方式获得大量信息和知识,不必再使用图书报纸这类成本较高,信息传递速度较慢的纸质印刷品,因此,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书店自然就开不下去了,纷纷关门歇业。
当年红极一时的成都忠烈祠西街图书批发一条街早已改弦更张,被其他朝阳产业占领了。
看到图片上当年卖得最火的***《围城》,禁不住让人怀念曾经的图书批发一条街。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纸质读物逐渐失去往日的魅力。
很多知识、文章等,通过网络,借用各种平台,可以有多种展现形式,既生动、有趣,最重要的是比较方便。因此,专业书店举步维艰,很多实体书店也就消失了。
实体书店数量的减少,不等于实体店的消失,绝大数存在市场上的是专售学生的教辅书店。学生的练习册、***工具书等大多用需用纸质样式展现出来,这样便于学生快速圈阅、前后翻看。其实,这些书店存在的秘诀在于:联合某些出版社,动员授课老师给一定的回扣,搞垄断销售。这是一个利益链,获得最大好处的是老师,所以屡禁不止。其实,如果没有老师的配合,学习类书店数量会更加萎缩。
上世纪爱书人和文学青年喜欢逛书店,那时候书店很朴素,而且很单一,一种是国营的新华书店,另一种是街边的铺子,有的甚至就是晴天外面支出去的一个摊子。
但随着网络发展,电商崛起,特别是大的电商售书平台,改变了人们的图书购买方式,书店的人流量大幅萎缩,曾经每条街都会有的小书屋、书摊,都到哪儿去了呢?
1. 搬上网了。
一些头脑灵活的书商,把自己线下的书店也开到了网上,通过某宝、孔某等网络平台,早早地转型成功,也开始积攒了人气和美誉,成为爱书者收藏夹中的一员。
2. 增量转型。
仍然在线下卖书,但不只卖书,还卖饮料、咖啡、轻食甜点,相信这样的书店你也见到过,它们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有的已经发展成了连锁,像方所、西西弗等已经成为年轻人休闲的场所。
3. 大店稳稳的。
以新华文轩为代表的大体量老书店,仍然是书店的主流,不仅有线上销售,而且有强大的线下门店,这也依赖于它们强势的出版支持和官方销售渠道,是老百姓,特别是学生、家长购书的主渠道之一。
看看自己的身边,书店确实比以前少了,但每年电商平台书的销售量还是看涨,希望看书的人越来越多。